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围魏救赵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围魏救赵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简短解读其职场生活中

逆向思考,往往能打开新局面。遇到难题时,你是选择硬碰硬,还是另辟蹊径 战国时期一场经典的“围魏救赵”战役,就完美诠释了避实击虚的聪明。这不仅一个军事策略,更是一种难题解决的通用思考模型。

你是否曾在职业中遇到过看似无解的难题比如,竞争对手攻势猛烈,市场份额不断被侵蚀或者在生活中,陷入某种僵局,感觉进退两难 其实,早在两千多年前,孙膑就用“围魏救赵”这一计策告诉我们:打破僵局的关键,往往在于不直接对抗矛盾本身


围魏救赵故事梗概

开门见山说,我们快速回顾一下“围魏救赵”的故事。这则典故出自西汉司马迁的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。

公元前354年,魏国大将庞 率重兵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。赵国情急之下向齐国求救。

齐将田忌本想直奔邯郸,与魏军主力决战。但军师孙膑提出了更高明的策略:魏国精兵外调,国内必然空虚。与其劳师远征去硬碰硬的解围,不如直捣魏国都城大梁(今河南开封),攻其必救之地。

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。果然,庞 闻讯急忙撤军回救。齐军则在魏军归途中的桂陵(今山东菏泽东北)设伏,以逸待劳,大败长途奔波、疲惫不堪的魏军,赵国都城之围遂解。

故事蕴含的核心道理

“围魏救赵”之因此能载入史册并入选“三十六计”,在于它蕴含的深刻哲理超越了军事领域,给我们提供了多种思索维度。

避实就虚,攻击要害

孙膑没有在邯郸与魏军主力正面交锋,而是选择攻击其防备薄弱的国都大梁。这体现了 《孙子兵法’里面“避实而击虚”的核心想法

生活中的启示:遇到强大障碍时,不必固执地从正面突破。分析整体局势,找到对方的“虚弱”环节(可能是资源不足、注意力分散或准备不充分的地方),往往能事半功倍。

逆向思考,出其不意

直接救赵是常规思路,而转攻魏国则是逆向思考的典型应用。孙膑巧妙地转换了战场,也转换了攻守态势,掌握了主动权。

生活中的启示:当大多数人都在朝着一个路线思索时,尝试从另一个角度甚至相反路线思索难题,常常能发现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。这需要打破思考定势。

把握关键,创新主动

“攻其必救”是此计成功的关键。正由于大梁是魏国的政治经济中心,庞 不得不回救。齐军通过行动调动了敌人,而非被敌人调动

生活中的启示:要想改变被动局面,就要设法抓住难题的关键或对方的要害,通过精准的行动来引导局势向有利于自己的路线进步,从而掌控主动权。

现代职场与生活中的应用

“围魏救赵”的聪明,在今天的非军事领域同样极具价格。掌握其精髓,能让我们在职业和生活中更游刃有余。

职场竞争策略

在市场竞争中,面对实力雄厚、资源充沛的对手,中小企业或初创公司不宜模仿其战略、打消耗战。

可以这样做

  • 聚焦细分市场:避开主流竞争激烈的市场,寻找被忽视的利基市场或需求未被满足的客户群体。
  • 创新业务模式:不与传统巨头的核心优势正面冲突,而是通过技术、服务或商业模式创新,开辟新赛道。
  • 示例:一家小型科技公司面对大厂的软件价格战,不降价,反而主攻为大厂客户提供特点化的售后服务和定制开发,赢得了稳定客源。

个人难题解决

我们在处理个人事务或人际关系时,也常常会遇到“围城”。

可以这样做

  • 转换视角:与合作伙伴谈判陷入僵局时,不纠缠于分歧点,转而探寻对方背后的核心利益诉求,或许能找到共赢点。
  • 迂回达成:想推行某个方案但阻力很大时,可以先争取关键人物的支持,或先做出小规模试点成果,用事实说话,逐步推动。
  • 示例:想要求加薪,但直接开口被拒。转而主动承担更重要项目并做出亮眼业绩,让价格显而易见,再次提出时便水到渠成。

资源有限时的破局点

资源有限时,怎样最大化利用孙膑在桂陵之战中,以有限兵力实现了战略目标。

可以这样做

  • 集中资源:将有限的时刻、金钱、精力集中投入到最能产生效果的关键点上,而不是分散铺开。
  • 借力打力:善于利用外部动向、合作伙伴的力量甚至“对手”的资源来达成自己的目标。
  • 示例:预算有限的小品牌进行营销,不盲目追求全面广告覆盖,而是集中资源与一两位高度契合的垂直领域KOL深度合作,精准触达目标客群。

怎样培养“围魏救赵”式思考

这种思考方式并非天生,可以通过后天有意地练习来培养。

  1. 1.遇事不盲动:遇到挑战或压力时,先冷静分析,拒绝本能性地直接反应。问自己:难题的核心是什么所有人的常规行为是什么
  2. 2.分析虚实:列出当前局势中的“实”(优势、强点、壁垒)和“虚”(弱点、痛点、空白点)。不仅分析对方,也分析自己。
  3. 3.寻找非对称优势:思索怎样用自己的“实”去攻击对方或难题的“虚”,而不是硬碰硬。我的独特优势在哪里怎样能绕过主要障碍
  4. 4.推演验证:在头脑中或小范围内推演新策略的可能经过和结局,评估风险,不断完善方案。

围魏救赵的聪明,归根结底是告诉我们要聪明地职业,而不仅仅是努力地职业。它鼓励我们跳出线性思考,看清局势的“形”与“势”,用策略性的思索找到那条看似迂回、实则高效的路径。

下次当你感到被“围困”时,不妨问问自己:我的“魏国”在哪里 哪里才是那个我能调动全局、打开新局面的关键点 或许答案就在一次大胆的思考转向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