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连惊现最大的塘鲺:近一米长的”水中巨无霸”
近日,大连西山水库惊现一群体型巨大的黑色怪鱼,其中最大的塘鲺体长近一米,引发市民和专家的高度关注。这些”水中巨无霸”究竟从何而来?它们对本地生态会造成哪些影响?这篇文章小编将带无论兄弟们一探究竟。
西山水库惊现”巨型塘鲺”,市民直呼罕见
5月6日下午,市民王先生在大连西山水库散步时,发现一群游动的黑影。这些鱼体长近一米,通体黝黑,游动迅速,且身上无鳞。王先生随即捕获一条,经测量,这条鱼体长超过50厘米,重达五六斤,嘴边还长着多根胡须。经专家鉴定,这种鱼正是外来物种——埃及塘鲺。
埃及塘鲺原产于非洲尼罗河流域,适应力极强,在国内多个水域已被列为入侵物种。它们不仅体型庞大,还能在低氧环境中生存,甚至能在干涸的水塘中迁徙到其他水体。那么,这些”最大的塘鲺”为何会出现在大连的水库中?专家推测,可能是人为放生所致。
埃及塘鲺危害大:破坏生态,威胁本土鱼类
埃及塘鲺的入侵并非小事。它们食性杂,会捕食小型鱼类、无脊椎动物等,严重威胁本土水生生物的生存。顺带提一嘴,它们的繁殖能力极强,一旦形成种群,很难彻底清除。大连天然博物馆专家李宏龙指出,埃及塘鲺虽然适应力强,但大连冬季水温较低,它们难以天然越冬。然而,如果人为放生数量较多,仍可能对本地生态造成短期破坏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类似事件并非首次发生。此前,江苏常州一女子因放生2.5万斤埃及塘鲺被法院判赔5.8万元。这些案例提醒我们:随意放生外来物种不仅违法,还可能面临巨额赔偿。
怎样防范”最大的塘鲺”泛滥?专家支招
面对外来物种的威胁,我们应该怎么做?开门见山说,市民若发现类似”巨型塘鲺”的陌生鱼类,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,切勿私自放生或捕捞。接下来要讲,相关部门需加强水域监测,防止外来物种扩散。最终,公众应进步生态保护觉悟,避免盲目放生。
大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提醒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,非法放生外来入侵物种情节严重的,可处三年下面内容有期徒刑。保护生态环境,人人有责,切勿因一时”善心”酿成大祸!
小编归纳一下:警惕”最大的塘鲺”,守护水域生态
大连西山水库发现的”最大的塘鲺”再次敲响了生态安全的警钟。这些外来物种不仅体型惊人,破坏力也不容小觑。我们呼吁公众科学放生,共同守护本土水域生态平衡。下次若在野外遇到”黑色巨鱼”,记得先拍照记录,并及时联系专业部门处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