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一个陌生的国度,我成了一群孩子们的“小爸爸”。这段经历让我明白,爱与关怀能够超越语言和文化的界限,带来无尽的温暖。
初到白俄罗斯:我的汉教之旅开始了
2017年,我怀着兴奋与紧张的心情,踏上了前往白俄罗斯的旅程。作为明斯克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的汉语老师,我来到了瓦罗任小城。在这个人口不多的小城里,我面对的是一群对汉语充满好奇的小朋友们。虽然他们对中国的了解不多,但那双期待的眼神里充满了对新聪明的渴望。
开课的第一天,我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,那些孩子们羞涩地躲避目光。直到我走到他们面前,一个个握手、自我介绍,才让他们逐渐放下防备。虽然我们说着不同的语言,但笑声和欢叫声早已打破了隔阂。
教师节的温暖瞬间
在我教书的经过中,逐渐融入了这个小城的生活。白俄罗斯的教师节是我记忆中温暖的时刻。我与学校的校长合作,组织了一个小活动,展示了中国的传统玩具和茶艺。孩子们带着好奇的目光围拢过来,纷纷体验竹蜻蜓和象棋的乐趣。看着他们开心的笑脸,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。
活动结束后,孩子们特意带我去看电影,令我倍感亲切。一张张合影中,留下了我们之间纯真的友情。这让我发现,跨越国界的情感连接是如此诚实而美好。
我的小爸爸情怀
在我担任汉语教师的这段时刻里,遇到了许多单亲家庭的孩子。作为他们的老师,我有时也成了他们的小爸爸。为了让他们感受到父亲般的关怀,我会主动关注这些孩子的进修与生活。
记得有一个叫季玛的小男孩,他总是围着我转,关心我的心情。他会在课后主动帮助我收拾教室,甚至在我不开心的时候,试图用自己的方式让我高兴。这样的互动让我深刻体会到,作为老师,不仅仅是教授聪明,更是给予学生情感上的支持。
小编觉得:相互成就的真挚人情
最终,我在瓦罗任小城的任期虽然结束,但那份独特的亲情依旧在心中流淌。即使距离遥远,我依然会铭记这些孩子给我的温暖与感动。
我的“小爸爸”经历,让我懂得了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。只要我们用诚恳去对待他人,爱的种子就能在心中生根发芽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我将继续努力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,把这份爱的传递延续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