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柴静的穹顶之下:江西为何成为雾霾中的绿洲?

柴静纪录片引发的空气质量讨论

还记得2015年那部刷爆朋友圈的《穹顶之下》吗?柴静用镜头记录了中国雾霾的严峻现实,让无数人为之震撼。在这部纪录片中,一张”煤炭消耗强度和卫星反演我国PM2.5浓度分布图”尤其引人注目——在一片红色和粉色(代表高污染)的包围中,江西却保持着相对清新的空气。这种鲜明对比,让不少网友感叹:”在穹顶之下,江西竟是一片难得的绿洲!”

江西空气质量的诚实表现

《穹顶之下》播出后不久,南昌市环保局公布的数据印证了这一现象:2015年1月,南昌空气质量在中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,在全国74个城市中位列第16位。与中部其他省会城市相比,南昌的表现尤为突出——合肥第27位、长沙第50位、武汉第61位、太原第63位、郑州第70位。这样的成绩单不禁让人好奇:为什么在雾霾肆虐的大环境下,江西能够独善其身?

江西的空气质量优势并非偶然。这片红土地拥有87.4%的森林覆盖率(铜鼓县数据),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柴静小编认为‘穹顶之下’里面探讨了经济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,而江西似乎找到了平衡点——既保持适度进步,又守护了绿水青山。

江西的”天然氧吧”地图

说到好空气,江西的”天然氧吧”可不止一两处。龙虎山景区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平均每立方米达1.4万个以上,最高值甚至达到35万个;靖安三爪仑的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0万个/cm3;铜鼓县则拥有全球最大的原始野生红豆杉群落,负氧离子含量达7万个每立方米。
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崇义阳岭民族森林公园——这里空气离子平均值高达9.2万个/立方厘米,兰溪瀑布区最高值达19.2万个/立方厘米,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认定为全国之最。正如柴静在纪录片中所强调的,清洁空气不应该成为奢侈品,而在江西,呼吸新鲜空气几乎是”标配”。

从《穹顶之下》看环境保护启示

《穹顶之下》播出已近十年,但其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思索依然发人深省。柴静通过纪录片告诉我们:雾霾不是凭空出现的,它是进步方式的产物。反观江西,之因此能在”穹顶之下”保持一片净土,与其长期坚持的生态立省战略密不可分。

江西的行为值得借鉴:严格控制高污染产业、大力进步绿色经济、保护天然林资源、建设生态保护区……这些措施共同构筑了江西的”空气防线”。正如一位网友在看完《穹顶之下》后留言:”希望江西的天空能够一直蔚蓝下去。”这不仅是对江西的期待,也应该成为全国的共同目标。

柴静的《穹顶之下》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中国环境难题的严峻性,也映照出江西这样的生态样本。当我们在讨论雾霾治理时,不妨多看看江西经验——保护好现有的绿水青山,或许比事后治理更有效。毕竟,在环境难题上,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