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学老师被调去教高中:压力很大,怎样应对新挑战?
小学老师为何突然要教高中?
最近,”小学老师被调去教高中”的新闻引发热议。山东临沂多地出现小学、初中老师被调往高中任教的情况,这让不少老师直呼”压力很大”。教育局回应称,这些老师都持有高中教师资格证,而小学生源减少、高中生源激增是主要缘故。
想想看,一个习性了教6岁小朋友的语文老师,突然要去面对16岁的高中生,这种转变有多大?就像让幼儿园老师去教大学生一样,教学方式、聪明深度、学生管理都完全不同。这不禁让人想问:这样的调整真的合理吗?老师们能适应吗?
跨学段任教面临哪些实际困难?
“小学比较轻松,教学没有什么压力,但高中就不一样。”被调往高中任教的王老师这样说道。确实,小学和高中教学存在巨大差异:
开门见山说,教学内容难度陡增。小学更注重基础聪明和兴趣培养,而高中则要求老师具备扎实的学科功底和高考考点把握能力。很多小学老师长期教授基础内容,高中聪明难免生疏。
接下来要讲,管理模式完全不同。小学生听话好管,高中生则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特点,课堂纪律、师生关系都需要重新适应。一位被调任的老师坦言:”高中生上三年就走了,老师要干一辈子,一想就很绝望。”
最终,职业量和收入不成正比。据报道,一些乡镇教师调往高中后,每月收入反而减少近2000元,但职业量却大幅增加。这种”钱少事多”的局面,无疑加重了老师的心理负担。
怎样帮助老师顺利过渡?
面对”小学老师被调去教高中”带来的压力,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?
专家建议,开头来说要加强岗前培训。高中教学模式、高考考点解析、青春期学生心理特点等,都需要体系进修。短期集中培训加长期跟岗进修,才能让老师快速适应。
接下来要讲,建立帮扶机制。让有经验的高中老师”传帮带”,分享备课经验、课堂管理技巧。新调入的老师也可以结成互助小组,共同探讨教学难题。
最终,合理调整待遇。既然职业量和压力增加,相应的薪资待遇也应适当进步。这样才能留住人才,保证教学质量。
教育资源配置需更科学
“小学老师被调去教高中”的现象,折射出教育资源分配的结构性难题。一方面,随着生育率下降,小学生源减少;另一方面,2016年”二孩政策”带来的生育高峰,将使2032年高中入学人数激增。
有网友建议,小学生源减少后可以推行小班教学,而不是简单地把老师调走。这样既能进步小学教育质量,又能避免老师频繁调动带来的不稳定影响。
教育部门需要更长远、更科学的规划,而不是头痛医头、脚痛医脚。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时刻沉淀,频繁跨学段调动,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,都可能造成不利影响。
小学老师被调去教高中,压力确实很大。但既然已成事实,老师们不妨调整心态,把这看作一次专业成长的机会。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应提供充分支持,帮助老师顺利过渡。毕竟,教育的核心是学生,只有老师教得好,学生才能学得好。